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文娱  >  书画  >  文化沙龙
大秦封泥中的书法与篆刻 ——翟万益、庞任隆艺术访谈录
发布时间: 2021-12-09 10:53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郎照玉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中国兰州网全力打造的“翰墨金城·文化沙龙”活动。今天的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翟万益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秦封泥艺术研究院院长庞任隆先生,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薛虎峻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张平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书协副主席郎照玉先生。

  主持人:请翟主席给我们简述一下书法方面的情况。

  翟万益:中国书法的发展经过四十多年有了很大的变化,由起始阶段的临摹状态进入到现在全新的创作状态,应该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我们今天的话题主要是谈谈篆刻,篆刻也随同书法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对古代印章的学习临摹创作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最近篆刻展览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对于一些传统的如战国玺印、秦印、汉印等在展厅中都能够全面地展示出来。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于印屏的制作、边款的打拓都非常精心。今天我们邀请到来自西安的庞任隆先生对秦印研究比较深,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来学习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尤其在秦封泥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都是比较超前的,好多论文在全国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最近又对秦封泥深入研究,因为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有大量的秦封泥,好多的精品都是他们馆收藏的。经过两代人的辛勤研究,成果在国内都非常认可,请庞先生给大家做些详细的介绍,以满足广大网友的求知愿望。

  庞任隆:作为大秦的印章在过去流传下来的很少,但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在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秦封泥。秦封泥是什么呢?实际就是秦代印章艺术的再创造。第一个作用是要封文书,所以封文书时,古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文书要写在竹简上,用绳子一扎,然后封缄的官员用自己的印章去按上送到皇宫。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珍藏的这一部分秦封泥属于精品。这是我用多彩泥做的封泥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秦代的印章几乎是一个模式,作用于封泥以后五颜六色,各地来的不同的泥做出来的秦封印也就是五彩缤纷,所以我给大家呈现的这个颜色都比较亮,实际上这上面都有文字。泥封上如果没有文字,就没有任何价值了。秦封泥文字记载了大秦的历史,展示两千二百年前三公九卿及其郡县亭里官员的官职、还有好多地名,这个地名应该说大部分已经变化了。所以这更值得我们篆刻界的朋友们去学习、去认识。

  主持人:在去年年末《泥团上面的秦代文字》,冯宝麟、庞任隆有关秦封泥研究的对话在《中国书画报》发表以后,在书法篆刻艺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翟主席还接连撰写了这方面的文章。请翟主席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其中的见解。

  翟万益:庞先生的文章发表后我最先看到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以后,我感觉到写的很深,由此产生了很多联想,因为封泥它是秦代印章的一个附属产品。所以对这样的一个文物,我们还有一些附带性的问题需要研究。我还有好几篇文章没有写。秦代一个郡一年或者一个月能产生多少封泥,这是史书里面没记载的。如果进行深入研究,这都是一些课题,这些问题我都做了一些思考,还没有形成文字。庞先生因为长期进行这方面研究工作,今天给网友们再详细谈谈。

  庞任隆:感谢翟主席在百忙之中对大秦封泥的关注和关心以及大力支持。我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结识了秦封泥,一直在研究。所以这期间发表的专题文章有七十余篇。秦封泥跟印章、篆刻有什么关系?这些文章主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写这些文章,到底对我们这些搞篆刻、搞印章的都有什么样的作用?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所以不仅仅是理论研究,这期间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在虚实迷离中追求大秦气象。为什么是虚实迷离呢?这个印章大家都可以看看,印章在这儿都方方正正,但是作用于这个封泥以后,大家都可以看到有的是个圆的,有些是椭圆,有些是黄色的,有些是灰色的。另外这个背面还有好多文化信息,周围还有指纹。所以在印章学习、篆刻创作中,秦封泥到底有啥作用呢?我归纳了几点,先给大家分享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借鉴作用。首先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它的精神气质,小小的封泥印章在方寸之间能看到什么样的精神,就是秦人的精神气质。即在方寸之间铸就出来辉煌,铸就出来文明,铸就出来长寿。秦封泥中的官员,是现在最长寿的人,他活了两千二百年,我们谁能活到这个年龄?所以他们一直都活在当代人的心目中,这是核心内容。其特点我把它归纳为虚实、残破、厚重、浅显等,这些都可以拿来让我们印友、篆刻界的朋友借鉴。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甘肃书法篆刻界的朋友,在翟主席的指导带领下更加有新的作品展示,有新的风貌创造出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翟万益:庞先生对秦封泥谈了很多。我感觉到秦封泥对于篆刻的研究不是处于一个高峰,在今后篆刻发展过程中,把更多的活的元素注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创造出更多辉煌。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虎峻先生对篆刻很有研究,他是西泠社社员,创作了很多精品佳作,在全国很有影响,请他谈一谈这方面的感悟。

  薛虎峻:我现在直接受到了封泥的影响,通过这个封泥的线条,可以看到当时印章的制作有些是铸印,有些是凿印,这个给我很大的启示。现在是不是我们很多篆刻家,可以在封泥上探讨新的刻法,这是我以后思考的一个问题。

  翟万益:我们研究秦封泥,不是为了研究封泥而研究,所以不管任何一种学术成果,最后他都要到应用中去。虎峻提出了,要把通过封泥的笔画,运用到我们现在的篆刻当中去。平生先生对于小篆最近一段时间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已经开始研究。我想他也有心得体会,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张平生:我对封泥篆刻没有做专门的研究。可是我在研究秦代小篆汉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封泥的风格,也是我们去发展的一个方向。秦封泥呈现的小篆,尤其在我们目前的书法学习创作应用上,是我们去发现的源头之一。

  翟万益:篆刻发展的势头非常快。有时候我在黄河岸边散步,感觉到后浪推前浪,汹涌澎湃。在这一种情况下,涌现出了好多的年轻人,尤其是二十多岁学院毕业的一些年轻人。我当评委的时候,看见他们的印屏制做很精美,真的是丰富多彩,就篆刻本体来说特别到位,有的人做老师,教了几十年学生,站在这样的作品面前都很感叹,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郎照玉对书法很有研究,可以说在全国的前沿地带,对印章也是非常喜爱。请他从年轻人的角度看一看继承发展的关系。

  郎照玉:通过刚才聆听了几位前辈们对封泥篆刻各方面的陈述和自己多年探索的一些经验分享,使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自己今后的书法研究创作、教育教学和篆刻的探索各个方面给我积累了一些丰富的、非常完备的资料,对我以后的书法耕耘之路上起到了非常大的启迪和启示作用。在我以后从事篆刻的生涯当中,我会把今天翟老师、庞老师、薛老师、张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融入在自己的书法和篆刻的创作当中,不负前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期望。

  主持人: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相信各位网友对秦封泥有了大概的了解。各位老师作为书法家、篆刻家,那么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利用秦封泥和篆刻书法怎么样去相互借鉴和推广,会做哪些工作呢?

  翟万益:大家刚才说的这个话题,对于篆刻及书法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大家可能做了好多的思考,也可能正在琢磨,我想从战国时代开始一直到当下,用手里的刀,创造出了很多的完美,完美并不是完结。一个新的起点正在等待我们,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想是不是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参考。上面庞先生谈了,第一个是要有秦代印章的大气磅礴,怎么样做到大气磅礴?在秦代已经做到大气磅礴了。当代又该如何在秦代的基础上做到大气磅礴?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秦代的大气磅礴,它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张扬。在当下怎样把那种张扬的东西拿过来变成我们新时代的一种创作,这是每一个印人深刻思考的问题。大家看过封泥以后都知道秦小篆,大家看的更多的都是方平正直。在这种状态下,不能把方平正直全部纳入自己的创作中。比如说秦印上面的一些平行笔画,在篆刻家的刀下是不是要变成一种放射型的,就是延长线到一定的程度,变成一种交点或是一种辐射线,这就跟秦代拉开了距离。他的做印从头到尾每一个笔画都很饱满,都很直,就是说我们刻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这些东西加以丰富变化,笔画的曲折起伏是不是都能够巧妙的加入,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秦印作为一个系列形成了自己的面貌。我们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是不是能够把战国玺印、汉印甚至唐宋官印列进去,甚至于一些当代应用的成果,随时纳入你的刀下创造,是一种看上去是秦封泥、秦印的本质性的东西,但是又用了新的元素。刚才庞先生探讨的封泥,周边这样的一个丰富的变化,试想上千上万封泥做出来以后,他的周边都不一样,我们能不能把周边的一些形状变成笔画的一种缩影、模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又是如何发挥自己的智慧,一方面保证了这个秦封泥、秦印这一系列的丰富饱满性,另一方面加进去的这种元素又是非常鲜活,能让人感受到就像做了一个饼子似的,里面加了盐、加了糖、或者加了鸡蛋,能够吃出来,但看不见。只是说你能够感受到这些方面,这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些问题。这一方面庞先生已经做了很多的功课。今天我想他能够就这些方面给我们更深刻的谈一谈。

  庞任隆:感谢翟主席又把今天的一个话题提升了一个高度,其实这个高度里,如何借鉴运用,是我们很多篆刻界的朋友所希望看到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也一直都在思考追求变化,也在我的刀下、在我的设计中,再加上我对封泥的制作大家看这枚印的效果,怎么做出来的。大家可能都很新奇,这就是自然形成的。刚才主席讲的把这个篆刻创作好,到最后再加上变化丰富的边栏。在中国印章发展史上,都说秦汉是一个高峰,秦印已经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辉煌,明清是一个高峰,接下来明显又是一个高峰。中国书协在八十年代初成立以后不断发展,其中有一个篆刻委员会,特别是西泠印社这个百年大社不断地在推动。围绕着秦封泥如何为篆刻艺术服务,实践中可以解决一些刀法问题、技法问题。更重要的刚才翟主席也谈论过了,我们如何把内涵的东西应用进去。就这个问题主席给我建议,还要用四五样东西,我回去就进行实践,所以给我也确立了新课题,也希望今天通过和金城的朋友交流以后能看到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在兰州的印友中有好多学习借鉴秦封泥创做出佳作来。

  主持人:秦文化博大精深,秦封泥丰富多彩,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感谢各位老师做客今天的“翰墨金城·文化沙龙”活动,同时更要感谢远道而来的庞先生给我们做了精彩的分享和介绍。最后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在今后的创作和研究当中,在自己的领域当中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郎照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