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文娱  >  书画  >  书画资讯
感受传统之美——西泠木活字摭谈
发布时间: 2019-03-08 10:23 稿源: 美术报   编辑:赵晓娜

  项元汴蕉窗九录西泠活字版《蕉窗九录》是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的一部札记性的著作,分类杂记其见闻。包括纸录、墨录、笔录、砚录、书录、帖录、画录、琴录、香录九篇。

  西泠木活字在西子湖畔大放异彩,既以版刻、纸墨之古致清雅而名胜,亦刊经世资鉴之艺文典籍,金石书画之研究、国学之保存与活字印刷相辅相成,展现了大时代下传统文人的顺行时势与独善其身。

  杭州作为赵宋故都,早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最重要的刻书业中心之一,公私刻书皆盛于时。及至明清,代有赓续,从督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到浙江书局之勃兴,从知不足斋鲍氏、八千卷楼丁氏、振绮堂汪氏之私家刊梓到丁辅之兄弟创制聚珍仿宋铅字,杭州以其深厚的刻书传统,浓郁的读书、藏书、刻书之风,而成为文化渊薮的“东南第一州”。西泠木活字,则是其千年典籍文化之一隅,周叔弢为李一氓藏《东海渔歌》所题跋语称:“清代木活字本,始于乾隆年武英殿聚珍版,继之者不下千余家。辛亥革命以后,西泠印社最为有名,字仿赵宋,宣纸徽墨,光彩夺目,超越前人。”

  西泠印社与西泠木活字

  江浙文人素有结社的传统,西泠印社乃其一也。1904年,由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人发起创建,延请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结社之初,慨于印学之将湮灭,唯印是求,即以为社。文人所好,何止于印学,研习范围逐渐扩展到乐石吉金、翰墨丹青乃至诗文经学、乡邦掌故,其“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社旨,在近代中西文化激荡交融中,实有“提倡艺术,发扬国光”之蕴意。

  西泠早期社员,多出于世家,或藏书三楹,世蓄金石图史,而通校雠版本之学,或萃书画、钟鼎彝器之属,而长于稽古品鉴,或娱情翰墨,雅善绘事,工诗古文辞。早期社员多是集收藏家、鉴赏家、书画家于一体的文人,其对刊书的品求,也相当严苛,丁善之在创立聚珍仿宋铅字时,撰成考工八咏,从辨体、写样、琢坯、刻木、排字、印书等方面阐述了其对刊书的精益求精,可视为当时西泠社员对图史刊梓的既定品位。

  西泠印社所刊书籍,既承其社旨,又以社员的古雅品味为圭臬,起点已远高于一般的书坊和近代印刷局。《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嵬集西泠印社刊本七十一种,多系木活字,虽非全部,但也大体可窥全豹。其中,以金石类典籍为大宗,以印学为重,包括《遁庵丛编》等丛书,既录有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方朔《枕经堂金石跋》、陈庆镛《籀经堂钟鼎考释题跋》等近世“讲求金石有用之书”,也辑有董其昌《骨董十三说》、项元汴《蕉窗九录》、米芾撰、毛晋订《海岳题跋》等宋明经典,可谓兼备古今,泥古与新论并行。同时,刊印黄宗羲《海外恸哭记》、周同谷《霜猿集》等明季稗乘,钩沉遗事,可视为民国初年晚明史学研究热潮下的一种回应。此外,也刊文集、日记、家谱等,如潘祖荫《秦輶日记》、沈绍勋纂修《钱塘沈氏家乘》等。

[1]  [2]  下一页  尾页
稿源:美术报   编辑:赵晓娜
-->